在线咨询

  • 呼和浩特·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
  • 2024年3月9日—11日
微博
微信二维码

40年 畜牧业发展“筋强骨壮”

1979年,哲盟朱日河牧场第一季度仔畜成活率达到99.6%。(资料图)

1981年,鄂托克旗阿尔巴斯人民公社巴音乌素大队贡嘎古日奔小队用捲扬机提水饮羊。 (资料图)

1991年,东乌珠穆沁旗沙麦苏木呼日其格嘎查牧民达布海捡的砖木结合的蒙古包可容纳30人。 (资料图)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牧民孟克巴雅尔在自家的“智慧草场”上收割苜蓿草

鄂托克旗天泰万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养殖阿尔巴斯绒山羊,生产“富硒羊肉”,加工成自热罐装食品。

2017年,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陶利嘎查塔日巴老人发明的现代化养殖大小畜综合棚圈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6年,内蒙古特羊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各类奶制品销售额达1.4亿元,实现了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鄂托克前旗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党建”工程应用平台顺利接入到了孟克巴雅尔家的蒙古包

用手机应用软件控制喷灌设备

鄂温克牧民扎拉森家接羔时住的移动篷车上有太阳能、村村通广播电视


每天清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牧民孟克巴雅尔都要通过家中的“草原电子眼”,把方圆5公里的草牧场巡视一圈,并用智能手机上传监测数据。数据流的另一端,鄂托克前旗大数据中心应用 “草原大数据”进行云计算处理,把草原牧场环境和畜牧业生产全部纳入“云端管理”。


40年来,内蒙古在牧区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1984年,在全国率先实行“草场承包经营、牲畜作价归户”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养畜的“大锅饭”问题;1996年,自治区党委提出“增草增畜,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建设型畜牧业;2015年,内蒙古出台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历史性巨变。


2017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苏木赛罕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陶德毕力格家接了1000多只羔子,以115万元的年纯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牧民。


苏尼特左旗是2017年度全国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00个试点旗县之一,也是在牧区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全国首例。副旗长纳恩丁说:“前面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本着‘坚持牧民集体产权制度不动摇,牧民权利不受损’的原则,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初见成效。”


进入新世纪,农村牧区新一轮改革在内蒙古如火如荼地开展:2017年,基本完成了草原确权承包工作;2018年9月,基本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牧民的草场和承包地有了“身份证”,农牧民吃了“定心丸”。在广袤牧区,新型经营主体加大经营规模,积极推动草牧场合理流转,以户或联户为单位,组建合作社,发展生态家庭牧场,经营方式实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2017年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多元。


草原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少养精养,落实禁牧、休牧制度及退牧还草、草原补奖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让草原生态恢复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让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筋强骨壮”,牛奶、羊肉、绒毛产量、草业均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国家名副其实的“奶罐肉库”。


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内蒙古牧业发展在增长方式上全面推进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草原牛羊肉品牌化,积极提高产出效益,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牧业发展正朝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方向不断前行。

来源:内蒙古日报

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蒙ICP备180047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