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 呼和浩特·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
  • 2024年3月9日—11日
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七大转变,助推内蒙古奶业振兴!

奶业作为内蒙古最具代表性、

最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12月15日,

内蒙古自治区奶业振兴新闻发布会

在北京召开。



《乳业时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内蒙古全区牛奶产量由2017年的542.8万吨增长到2019年底的577.2万吨,连续3年大幅增长,成为全国牛奶产量唯一超500万吨的省区;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超过80%;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4.7亿元,占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的48.1%。伊利、蒙牛跃居全球乳业第5位和第8位,伊利、蒙牛、圣牧高科成为中国奶业20强企业。

通过推动奶业绿色化、国际化和智能化发展,内蒙古奶业发展实现了七个方面的巨大转变。



一、由注重整体推动向更加注重系统谋划转变





针对奶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内蒙古坚持系统谋划,着力整合好各类政策资源,着力发挥好政策协同效应。不仅及时出台了《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了《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具体措施,而且分年度制定了《奶业振兴行动计划》和《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总体方案》。近日,再次出台《自治区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确保从政策上、从措施上对奶业发展进行系统化支持,一体化推动,各项工作措施更加细致明晰,为全区奶业高质量发展、为率先实现奶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由种养加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





奶业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实现奶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创新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由相对独立发展向一二三产业协调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



作为畜牧业大区,内蒙古始终把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作为奶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头等大事。全面优化奶源基地布局,80%的奶牛集中在嫩江、西辽河、黄河三大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草原五大优势区域的31个旗县(市、区)。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试点、草牧业发展示范等项目,推进五大优势区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鼓励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及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对接,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种养结合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青贮玉米、苜蓿种植基地达到1500万亩和658万亩,其他人工种草1000万亩。

聚焦大型乳品企业集群发展,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等九大全产业链布局,伊利、蒙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02.2亿元和790亿元,连续超百亿级增长,千亿级产业不断壮大;聚焦规模乳制品企业差异化发展,生产低温奶、鲜奶冰淇淋、干奶酪等乳制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中小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聚焦民族乳制品特色化发展,支持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牧区千家万户奶农办加工和手工坊标准化提升,生产蒙古奶酪、奶皮子、黄油等传统民族奶食品,培育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工厂化生产企业,民族奶食品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内蒙古种养加一体化、产品结构多元化,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三、由社会投入为主向更加注重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双轮驱动转变





在推进奶业振兴战略实施中,内蒙古始终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引导、金融精准服务、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奶业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年投入中央、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资金约158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通过全产业联动、政金企协同、精细化推进有力促进了奶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

同时,创造了181个“奶农+合作社+公司”新的奶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奶牛养殖与奶制品加工、增值服务有机结合。特别是财政专门设立专项资金,每年自治区财政投入4亿元,为养殖环节降成本、补短板、增效益提供支持。

全区仅2020年就引进奶牛4.17万头,每头奶牛可享受5.5吨饲草料收储补贴,对进口的良种母牛以及使用性控冻精补贴,对能够培育出国际国内排名种公牛的育种企业实施激励政策,对800个中小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进行扶持,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持,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

今年,自治区启动了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专项行动,为奶业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力争三年内向自治区奶业全产业链提供不少于500亿元的融资支持,仅今年金融机构已经累计发放贷款137亿元。积极帮助奶业企业进行市场化融资,为56个奶业项目达成融资意向216亿元,目前落地金额已达71.1亿元。

四、由粗放式管理向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转变






内蒙古始终把推行生产标准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途径,挖潜力、补短板、上水平,全面提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竞争力。着力推动育种创新,2头荷斯坦种公牛排名进入国际前100名,实现种公牛国际排名零的突破;5头荷斯坦种公牛进入国内前20名,20头进入国内前100名,其中1头位居榜首;30头乳肉兼用西门塔尔公牛进入国内前100名。

建设国家级核心育种场3家,发展奶牛良种繁育场24个,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百头以上参测牧场奶牛平均单产9.5吨以上,大型养殖企业10吨以上相当普遍。实施精细化管理,主推“苜蓿+全株青贮+精料补充料”的全价日粮饲喂,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标准化生产,标准化饲养比重超过90%。

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牧场56个,开展数字牧场建设50个,荷斯坦奶牛百头以上规模化比重达到84%,标准化牧场已成为养殖主体。大力推进奶牛粪污综合利用,奶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五、由分散的传统奶食品产业向更加注重标准化转变





实施奶业振兴战略以来,内蒙古高度重视传统奶食品产业发展,鼓励民族奶制品特色化发展,及时出台若干措施,在市场准入、项目资金、技术设备、市场营销、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机械化率,推动民族传统奶食品加工业实现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适度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集中政策资源,着力在扶优扶强上下功夫,让好的企业、项目有更充足的发展空间、更优的发展环境,让中小奶食品加工企业有健康成长的平台。为确保奶食品质量标准,出台了《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坊登记办法》,制订了奶豆腐、策格、驼乳粉等民族奶食品地方标准10个和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1个,推广传统奶制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标准、园区建设标准、生产企业试点示范创建标准、大型牧户和手工坊试点示范创建标准、商超销售专区(专柜)创建标准、旅游景区演示体验场所创建标准,促进按标生产。11家企业111家手工坊进入商超101个专区专柜销售,首批72家手工坊开通了“美团点评”线上销售渠道,194上线各类电商平台,进驻商超或线上平台销售后价格上涨15%。

2019年民族奶制品生产加工作坊发展到1546家,获SC认证的生产企业19家,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其中加工奶酪近7000吨,占全国自产干奶酪类产量7成以上。以锡林郭勒奶酪为主的民族奶食品,正在由区域产品消费向全国拓展,如今已成为千亿级奶产业重要补充,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六、由数量扩张向更加注重品质提升转变





内蒙古坚持把“绿色、有机、原生态”作为品牌核心价值,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运营等方式,在树立行业发展旗帜标杆,不断提升奶业的影响力、知名度上下功夫、做文章,整体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依托产业特色打造企业品牌,伊利品牌价值超过500亿元,是世界最有价值的乳制品品牌,在“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10强”榜单中位居第一;蒙牛品牌价值超过460亿元,是中国消费者触及数增长最快的乳制品品牌,斩获BrandZ品牌贡献第一名,摘取“最引领潮流中国品牌”奖。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全区9家乳制品企业12个产品被认定为有机、绿色食品,产量达到50.7万吨;220家民族传统奶制品手工坊注册商标,推动“锡林郭勒奶酪”等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6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6家奶制品企业授权使用呼伦贝尔牛奶区域公用品牌。

依托绿色优质打造产品品牌,伊利拥有母品牌及20余个子品牌,其中安慕希与纯牛奶年销售收入位居200亿级阵营,金典和优酸乳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10亿级子品牌多达10个。蒙牛制造出中国第一包利乐枕牛奶,中国第一款专业儿童牛奶未来星,低温酸奶市场占有连续十五年行业第一,连续九年蝉联中国酸奶行业品牌力榜首,每日鲜语上市20个月后跃升鲜奶市场占有第一。

依托“蒙字号”品牌宣传推介,通过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中国品牌日”“质量兴农万里行”“农民丰收节”,参与国内国际博览会,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结合“爱上内蒙古”系列宣传活动,加大线上宣传推介。制作品牌短视频和《内蒙古味道厨房》电视节目,开展奶业特色精品景区创建,提高奶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让“内蒙古味道”香飘万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七、由安全监管向更加注重全程管控转变





多年来,内蒙古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始终严把原料奶生产质量安全关,严把乳制品加工质量安全关,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实行“蒙”字标认证,压实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不断强化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检验能力建设,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抽样全覆盖。2019年参测规模牧场乳脂肪、乳蛋白的平均值分别达到4.09%和3.39%,体细胞平均值19.62万。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在食品行业中位居首位。生鲜乳质量指标不仅高于国家标准,而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对饲料、防疫、养殖环境、饲养方式、养殖技术等奶牛养殖的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控,确保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原料奶。

建立了全国首家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验测试中心,从饲料到养殖、奶站、加工直至销售的全程监督监测,奶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严把原料奶收购运输质量安全关,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对奶站、运输车辆实现抽检全覆盖,强化检打联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生鲜乳违禁添加物已连续11年保持“零检出”。在每个民族奶食品生产旗县建设区域性综合食品实验室,96辆旗县移动快检车投入使用,提供巡回快检服务;208家手工坊委托第三方进行检验检测,实现民族奶食品全覆盖检验检测,为民族奶制品保驾护航。

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蒙ICP备180047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