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指出要“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如何回应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奶业发展的新要求呢?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聊聊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及市场消费情况。
“对接世界的主流趋势,我国目前市场上奶类是非常齐全的。”朱丹蓬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液态奶主要分为常温奶和低温奶、原味奶和风味奶、酸奶等品类,“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整个乳制品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完善的。”不同种类的液态奶对应不同消费需求,朱丹蓬介绍,国内的奶业发展需要回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不同于世界上奶业发展较早的国家,我国的奶业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近四十多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朱丹蓬介绍,中国奶业近些年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依次从巴氏鲜奶出现,到早餐奶、甜牛奶的流行直到高品质奶出现。他说:“最开始,国内的整个奶制品被划分在营养品的范畴里,而在2005年之后,液态奶已经成为了一个快速消费品,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变得更多了,更加日常了。”“在之前,牛奶这类的液态奶可能更多出现在去医院的场景里,或者看望老人的伴手礼,但是现在,不管是当早餐,还是当饮料,都成了人们生活中一项常见的消费品。”如朱丹蓬所说,乳制品在2005年之后,基本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全场景的产品。“因此,对奶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朱丹蓬说,从中国液态奶发展来看,巴氏鲜奶、早餐奶等出现的前两个阶段奶业的产业结构偏低,近十年来,随着低温鲜奶、短保鲜奶等类型的流行,这些蛋白质克数相对较高的高品质奶逐渐占据市场,整个中国奶业发展就有了一个明显的跳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液态奶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常温奶占据70%以上的份额。朱丹蓬介绍:“可以说,国内的液态奶已经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体去看国内奶业的生产水平,从各方面来说已经和世界奶业发展进行无缝接轨。”朱丹蓬表示,随着消费水平和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奶业的整体行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奶粉,国标不断升级、创新,随着消费端不断倒逼生产端创新和迭代,我们对奶业的把控也更加严格,要求更高。”液态奶是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酸乳三类乳制品的总称,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衍生出不同奶类名称。“可以观察到,市面上大多数乳品企业在生产液态奶产品的时候,都是从产品原料和添加物的使用角度进行命名的。比如XX鲜牛奶、XX高钙奶等,因为不同的原料和添加物,造成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都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关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奶标识”,朱丹蓬认为,这是对奶业规范发展提出的进一步要求,他说:“只有更加完善液态奶标准,才能促进产业更好发展,用良币驱逐劣币。”复原奶是液态奶中的一种,由全脂奶粉和水勾兑成的,又被称为还原奶。朱丹蓬表示,相比于鲜奶而言,复原奶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中间经历的环节更多,其营养成分必然与鲜奶之间存在差异。朱丹蓬说:“规范复原奶的标识,意味着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还需要让消费者投票。”人们所饮用的鲜奶主要取自于奶牛、水牛和羊等,根据传统的生产方法,鲜奶挤出后,从牧场运输到加工厂,中间经过几个主要环节。首先,由奶生产户的小罐倒入收购户的桶中,然后运送到奶加工厂的冷藏罐里,在一小时左右将奶冷却到10℃以下。“生奶之中本来就含有大量细菌,因此,控制鲜奶的质量关键在于及时冷却、灭菌。”朱丹蓬介绍,目前鲜奶的低温处理和保存已经能够较大程度保证营养含量。“鲜奶的营养更加均衡、全面,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特别是现在公众对于健康这一刚需的重视,促进鲜奶消费是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生活需要的,对健康有一个更好的保障。”朱丹蓬提出,当前鲜奶在奶业消费市场中所占比重在20%左右,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鲜奶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这是基于现代消费者对于健康管理的要求之上的。朱丹蓬认为,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相应的健康知识在同步增长,完善标准,规范标识,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和必然要求。他说:“举个例子,现在年轻人都爱喝奶茶,大家也会去看奶茶里这个奶是复原乳还是鲜奶,很多奶茶品牌也会以鲜牛乳作为产品的优点进行宣传和强调,这些都是奶业发展走向高质量的表现。”近些年,喝奶茶已然成为年轻群体的新消费方式,液态奶作为原材料也需要有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朱丹蓬表示,喝奶茶,也需要喝得健康和放心。他说:“有些饮品店使用的不是鲜奶,而是一些还原奶、食品添加剂等,是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物质的需要的,所以说在选择奶茶的时候,也建议消费者多选择一些有标识的品牌。”“我个人也是建议液态奶消费者多选择鲜奶,特别是注意所选择的品牌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去看成分表,这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朱丹蓬说,“现在奶业市场更加多元化,比如针对乳糖不耐受人群,有羊奶、零乳糖奶作为选择。”
丨来源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申明: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电话: 0471-4223080